log

logo

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加速器测试平台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阶段性)自主验收意见

2025-01-17 09:54:58

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核技术利用建设项目

加速器测试平台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阶段性)自主验收意见

2025116日,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根据《加速器测试平台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并对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严格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技术规范 核技术利用》(HJ 1326-2023)、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审批部门审批决定等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提出意见如下:

一、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设地点、规模、主要建设内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合肥市高新区方兴大道西侧,柏堰湾路与火龙地路交口西南角(柏堰湾路2299号);工程主要项目内容为:在2#厂房(2-A轴)-2-C轴)间建设2间调试机房(含加速器A室、加速器B室)和辅助配套区(含主控室、加速器电源室、水冷室等),并在调试机房开展开展 SC240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最大能量240MeV,引出流强不大于10nA)或CIM14-A常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最大能量14.2MeV,引出流强不大于100μA)测试。

目前已建成1间调试机房(加速器A室)和辅助配套区,可交替测试SC240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和 CIM14-A 常导回旋质子加速器,此次仅对已建设项目开展 SC240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运行工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1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工程

类别

工程建设内容

工程规模

主体

工程

调试机房(加速器A室)和辅助配套区(含主控室、加速器电源室、水冷室等)

建设面积718.23m2

(二)建设过程及环保审批情况

加速器测试平台项目于2021918日通过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审批(皖环函〔2021808)。本项目于20219月开工建设,于20223月基础设施竣工。

20201014日生态环境部颁发了辐射安全许可证(国环辐证[00504])。202276日完成了本项目的辐射安全许可证重新申领,证书编号为国环辐证[00504],许可种类和范围包括:生产、销售、使用II类、III类射线装置;使用I类射线装置;销售(含建造)I类射线装置,有效期至20251231日。

(三)投资情况

本项目总投资概算577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概算3900万元,本项目部分的环保投资2100万元,占总投资额的79.5%。实际已建成部分实际总投资264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271万元,占总投资额的86.0%

二、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一)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建设情况

废气治理设施:本项目回旋加速器运行将产生感生放射性气体和臭氧等有害气体。调试机房设有排风管道,感生放射性气体经排风管道从屋顶的排风口排入环境。加速器运行时,调试机房保持负压通风状态,及时排出产生的感生放射性气体。

废水治理设施:本项目产生的放射性废水主要为加速器冷却水。依托现有的两个容积为2.5m3的并行衰变池,总容积为5m3,用于暂存更换下来的冷却水。衰变池内的废水在排放前必须进行取样测量,分析监测其中3H7Be的浓度,在浓度达标并经生态环境部门同意后,方可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固体废物治理设施:加速器结构部件的感生放射性主要是粒子直接与结构材料相互作用产生。放射性固体废物经监测和登记后暂时放入放射性废物储存柜存放。放射性废物储存柜和铅桶表面贴有当心电离辐射标识,外侧设有防护铅帘。

噪声治理设施:本项目的噪声主要为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及通排风机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高噪声设备置于专用设备房、设备安装减振垫、管道柔性连接等噪声防治工程措施,同时通过加强区内绿化,通过乔木、灌木等绿化带形成的隔声屏障来降低噪声影响。

辐射防护设施:本项目主要辐射来源为中子以及γ射线和感生放射性。基于预制混凝土结构搭建了屏蔽调试机房,其墙体厚度及迷道布局根据要求设置。

(二)辐射安全与防护措施和其他管理要求落实情况

项目

“三同时”验收要求

落实情况

管理措施

管理机构

成立以公司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的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辐射安全负责人通过核技术应用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考核。本项目申请的核技术应用类型(有申请生产、销售、使用I类射线装置),辐射安全关键岗位一个,为辐射防护负责人,最少在岗人数1名,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应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已成立辐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已配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1名,任辐射防护负责人岗位

管理措施

应有健全的设备操作规程、岗位职责、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设备检修维护制度、射线装置使用台账、人员培训计划、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与管理、工作场所辐射监测方案等

已按照辐射安全管理要求进行

调试机房屏蔽措施

场所名称

位置

屏蔽材料和厚度

已按照竣工图建设,与环评一致

加速器A室一层

西侧迷路外

7.0m、厚度为1.4m,混凝土

二次迷路内

7.0m、厚度为2.0m,混凝土

一次迷路内

7.0m、厚度为2.5m,混凝土

北墙

厚度为2.5m混凝土

南墙(迷路)

厚度为2.5m混凝土

南墙(管道迷廊A北侧墙)

厚度为1.25m混凝土

管道迷廊A

厚度为1.0m混凝土

调试机房南墙

厚度为2.5m混凝土

馈管区

厚度为1.0m混凝土

中间共用墙体

厚度为3.5m混凝土

中间墙体局部补偿屏蔽

1.5m长×宽1.5m宽×高6.5m,中间距离1.1m,混凝土

在靠近负载处设置1m×1m厚为30cm的钢板辅助屏蔽

迷路入口门

普通门(与设备联锁)

加速器A室二层

管道迷廊A西墙和北墙

厚度为1.5m混凝土

管道迷廊A南墙

厚度为1.0m混凝土

机房西墙

厚度为2.5m混凝土

机房北墙

厚度为2.5m混凝土

机房南墙

厚度为2.5m混凝土

中间共用墙体

厚度为3.5m混凝土

安全措施

区域名称

安全联锁设备

已建设辐射安全设施设备,与环评一致

名称

数量

加速器A

急停按钮

5

清场按钮

2

门位置开关

2

报警灯

5

主控制室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钥匙开关

1

水冷室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加速器电源室

急停按钮

2

报警灯

2

工艺气体室A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辅助电源室A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控制电源室1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控制电源室2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配电室

急停按钮

1

报警灯

1

设置场所辐射监测系统(本项目机房内共布设5个固定监测点位:在加速器机房迷道设置固定监测点位,布置伽玛剂量率监测探头;在各辅助用房,包括加速器机房人员迷道上方的辅助电源室、辅助用房的水冷室、加速器电源室、主控室设置固定监测点位,分别布置中子和伽玛剂量率监测探头)

设置视频监控、双向对讲系统,设置通风系统

控制区入口处明显位置张贴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监督区地面设置黄色警示线;

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指示灯

已张贴

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等工作制度在合适张贴上墙

已张贴

个人防护

辐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学习辐射安全与防护知识并通过考核

目前辐射工作人员55人,全部通过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

辐射工作人员均佩戴γ射线和中子个人剂量计,开展个人剂量监测,送检周期不大于3个月

已委托天津瑞丹开展个人剂量监测

辐射工作人员开展岗前体检、岗中(周期不大于2/次)及离岗职业健康体检

目前辐射工作人员55人,全部通过职业体检

配置便携式γ巡检仪2台、便携式中子巡检仪2台、直读式个人剂量报警仪(1/进入机房人员),已配置的确保仪表可正常使用

已配备

辐射事故应急

成立辐射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具有完整的辐射事故应急流程,并编制《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202412月已完成辐射事故应急演练









 

 

三、工程变动情况

本项目均依照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落实工程建设,无变动情况。

四、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验收监测结果表明:

(一)辐射工作场所与环境辐射水平为X-γ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在0.06~0.17μSv/h范围内,中子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在0.1~0.49μSv/h范围内

(二)环境介质中的放射性监测结果处于环境本底水平。

(三)根据验收监测结果估算,本项目所致辐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年有效剂量分别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环评批复的5mSv0.25mSv的要求。

五、验收结论

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认真履行了本项目的环境保护审批和许可手续,落实了环评文件及其批复的要求,严格执行了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相关的验收文档资料齐全,辐射安全与防护设施及措施运行有效,对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此次验收通过了加速器测试平台已建设项目SC240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运行工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20246月通过了加速器测试平台已建设项目 CIM14-A 常导回旋质子加速器运行工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综上所述,验收组一致同意加速器测试平台项目(皖环函〔2021808号)已建设部分通过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

六、后续要求

项目运行期间,我司还应做好以下工作,加强日常管理。

(一)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修订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不断提高本单位核安全文化素养和安全意识,积极配合环保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射线装置安全运行。

(二)重视辐射安全负责人和辐射工作人员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对新进辐射工作人员及时安排参加辐射安全与防护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

(三)对辐射管理制度和各作业规范进一步梳理和完善,按要求进行落实,及时上报年度辐射安全评估报告。

七、验收人员信息

参加验收人员的基本信息见附件(会议签到表)。

 

 

 

 

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2025117

 


返回上一页